建築是記憶。建築,也是寄望。
近年保育意識逐漸提高,不論是尚存的舊建築,或者在照片中記錄下來的景貌,大家都因此重新認識及關注富有香港特色的建築。自古以來,建築都像一面鏡子反映著時代、歷史和地方之間的密切關係,從中讓我們了解到城市發展與歷史的變遷。無論是唐樓或現代建築,一磚一瓦都充滿了記憶。
現實中存在或曾經存在的建築,是過去的痕迹; 但那些不曾存在、構想中的建築,一如巴別塔,可能是一種對現狀的回應,以至對未來的寄托。四十多年來一直從事創作的日本藝術家野又穫 (Minoru Nomata) 曾提到,他畫作中那些碩大、近乎紀念碑式的「空想建築」,可被看作是自身心境的投射,以及對這個瞬息萬變的世界的希望、焦慮和信念。那其實是他的「自畫像」。
在展覽中看著野又穫以細緻筆墨建構出來的空想建築,儼如科幻世界,令人不禁想到身處的香港。畫中不同的細節如鷹架和繩索,恍似不斷在建設中的城;而Skyglow系列中的光影,則讓人聯想到那個曾經塗上一抹霓虹的舊香港,如斯的燦爛過。
未竟之境 Unbuilt
展期:即日起至11月13日 (星期二至六)
地點:White Cube (中環干諾道中50號地下)
免費入場
部分圖片由畫廊提供
#四眼仔週記 #建築 #野又穫 #就係香港 #編輯團隊日常